中新經緯7月28日電 題: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首要任務是落實賬戶制
作者 竇玉明 中歐基金董事長、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
2022年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的出臺,是個人養老金制度從試點邁向常規發展的里程碑,也是建設并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的關鍵一步。個人養老金賬戶制度的出臺有望進一步提高國民自主養老的意識,促進個人更加積極有效地開展養老金儲備和投資。
賬戶制是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關鍵因素
《意見》出臺后,個人養老金未來將如何獲得更好的發展?首要任務是落實賬戶制,建立并完善個人養老金賬戶的功能。
從短期看,只有先落實賬戶制,個人選擇權和稅優到人等個人養老金的其他業務特點才能在推進中順利開展。首先,落實賬戶制,讓個人對自己的養老賬戶和資金都有個人選擇權,才能保障個人真實意愿的實現。其次,賬戶制與稅優緊密關聯,參與賬戶繳費即可享受稅優,不參與則不享受稅優,這種體驗感非常明確,有助于提高個人參與第三支柱的積極性。
在落實賬戶制的過程中,應當關注兩個問題:第一,養老賬戶產品池中,投資品類的豐富程度;第二,賬戶本身操作使用的友好程度。做好這兩點將有助于提高個人參與養老金賬戶的積極性,對擴大第三支柱人群覆蓋面大有裨益。
每個人年齡不同、財富積累水平不同,因而養老投資需求也不盡相同。納入個人養老金賬戶的產品,從風險收益特征來看,需要實現從低風險到中高風險的全覆蓋,特別是應當關注權益類產品的納入。過去,我們在養老投資過程中往往更多關注風險,即投資中的波動,而忽略了收益要求。因為個人養老金投資需要達到一定的長期收益要求才能滿足退休后的資金開支需求,顯著提升生活水平。如果過于關注短期風險,容易導致投資者整體配置偏保守,養老資產的積累速度較慢,未來或面臨更多的長壽風險。因而,個人養老金賬戶制實踐中一定要關注引入權益類產品以解決養老投資收益空間的問題。
從投資角度看,雖然權益類產品確實中短期波動較大,但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賬戶的最大特點是投資期限超長,可以達到幾十年,這樣的資金投向權益資產,可以通過承受一定波動性來爭取更大的長期回報空間。從海外成熟市場案例來看,以權益類產品為核心體系構建的美國個人養老金體系目前已形成宏觀經濟、資本市場和個人養老金積累的長期良性循環。而以保單、存款等低風險約定收益產品為主構建的德國個人養老金體系則多次遇到可持續性危機。
除了投資品類的豐富程度外,還需要特別關注賬戶的使用體驗問題,只有使用便捷、場景友好的賬戶才能贏得不同年齡代際人群的青睞。良好的賬戶體驗至少應當包括三個方面:開戶的便利性,例如實現個人遠程開戶等;資金的便利性,例如資金存入和取出的便利性等;稅優的便利性,例如稅優內嵌于個人所得稅App等。
養老投資心理賬戶喚醒長期投資意識
從長期來看,實體賬戶制是個人養老金發展的關鍵因素,而養老投資心理賬戶的建設同樣重要。
當前,制度限定每年個人最多向實體賬戶中存入12000元,即使考慮存入后的投資收益,這一額度對于大部分參與者來說都是不足的。參與者如果要實現更多養老資產積累目標,就必須在實體賬戶外進行額外的養老投資。
建立一個與養老資產目標匹配的養老投資心理賬戶,根據每個人的資金狀況安排每年的養老投資,還可以在全市場范圍內優選投資品種,投資范圍更廣,這樣能更好地滿足投資者的個性化養老需求。這還需要資產管理生態中各個環節共同努力。
首先,基金管理人提升自身專業能力,解決投資管理的規模邊界和風格漂移問題。
基金管理人作為養老投資產品制造商,應該提升專業能力,解決規模和業績的對立問題并為心理賬戶提供風格清晰穩定的優質產品,實現高質量發展。只有建立在長線基本面理念基礎上的深度研究才能將投資策略容量最大化,并且能在大規模資金的情況下依然爭取到良好的長期投資回報。
與此同時,還需要加強專業協作,依靠團隊其他的投資伙伴把相關領域研究清楚,通過互相高效率的分享,解決研究深度的問題。
此外,基金管理人還需要解決基金風格漂移的問題,為投資者提供風格清晰穩定的優質產品。避免出現基金風格漂移,一方面需要讓基金經理在投資上保持組合風險收益特征一致,另一方面基金管理人也可以對基金進行更清晰的圖譜化區隔。關鍵在于,我們需要先對每支基金風格做明確界定,例如是價值型、成長型還是均衡混合型,是主投大盤股還是小盤股,是寬基還是消費、醫藥等行業,再按照風格確定應當如何在基金名稱和業績基準中予以體現,并在后續持續運作中確保產品風格持續穩定。
其次,引入投資顧問,解決資產配置和投資陪伴問題。
養老產品銷售機構應當引入買方投顧,一種能夠站在客戶立場為客戶提供養老投資咨詢、產品診斷及長期規劃的理財服務模式。特別是運用科技手段,升級智能投顧模式,輔助個人投資者做好長期養老資產配置并做好投資陪伴服務。
一方面,投資顧問可以幫助銷售機構完成客戶的初步篩選和分級,針對不同情況的投資者,提供差異化的養老解決方案。例如對不熟悉基金投資的小白客戶,可推薦其關注目標日期策略基金,以實現一站式養老資產配置;而有豐富基金投資經驗的成熟投資者,則可以借助投顧實現其個性化養老資產配置等。另一方面,銷售機構通過引入買方投顧,也有助于將其盈利模式從收取銷售費用轉變為按照保有規模收費,從而平衡其在養老業務中與個人的利益沖突問題,實現與投資者利益的長期綁定。
除了提供資產配置解決方案,投資顧問更重要的作用是對客戶的全程投資陪伴。養老投資是一項穿越投資者生命周期的工程,在此過程中難免會遭遇市場震蕩,雖然這些波動只是短期內造成心理賬戶賬面上的浮虧,但對非專業人士而言可能就會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而引發非理性投資操作。在此情況下,投資顧問服務的作用愈發凸顯。短期內投資顧問可及時撫平投資者的情緒,同時從更長的維度幫助其持續開展養老長期投資和定期投資,減少非理性投資行為,提高養老長期投資收益水平,從而幫助投資者實現養老資產保值增值的目標。
過往線下投資顧問模式普遍存在人員儲備不足、業務成本過高、專業能力欠缺等弊端。如何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為大眾提供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投資顧問服務,將是未來行業共同面臨的一大挑戰,也是未來推動個人養老金投資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我們看好智能投顧服務的發展前景,相信這塊業務有望在個人養老投資心理賬戶的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智能投顧可以同步實現兩大目標——避免投資者端新增收費,并提供大量有效投資建議,最大程度上改善投資者參與養老投資的便捷度。
最后,媒體助力宣傳正確的養老投教理念。
個人養老金投資的落地和推廣絕不是一蹴而就的。相比引導個人投資者馬上去做養老投資,我們更需要媒體的協助,先幫助大家樹立一個養老投資的心理賬戶,引導個人投資者建立新的認知,然后再提供合適的養老投資產品,并且提醒需要做適當性匹配,才是相對完整的推廣鏈條。在樹立新認知的過程中,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堅持風險和收益并重原則,在宣傳個人養老投資心理賬戶時,既不能一味強調個人養老金收益的必要性,引起養老焦慮,又不能一味宣傳風險,過度強調養老金投資的安全性,為了短期穩健而增加更多潛在的長壽風險;
堅持養老趁早的原則,注重年輕人養老意識的養成,讓年輕人更早行動起來建立養老心理賬戶;加大對虛假宣傳的打擊力度,嚴懲惡意宣傳,以凈化宣傳環節的風氣;發揮互聯網等新興媒體傳播力,擴大投資者教育的范圍并提高頻率。(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本文標題:竇玉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首要任務是落實賬戶制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5848.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