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涇縣涇川鎮老年助餐點在幕橋社區涇秀苑養老中心、山口社區和官塘社區1cm紅色驛站正式運營。至此,今年以來,宣城全市范圍內已建設運營36個老年助餐點,更是吸引了百歲老人到助餐點吃飯。助餐點運營狀況如何?老人們喜不喜歡?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進行了探訪。
有老人走了幾個紅綠燈來吃飯
5月17日上午10點多鐘,記者來到位于宣城市區政法大院小區內的一處老年助餐點。上午10:40分左右,已經有近20位老人來到這里等待飯菜的到來。在這個助餐點,每天上午十一點左右,會有餐飲企業來送餐。大約11點鐘,記者看到送餐的面包車來到這里,兩位工作人員從車上將已經分裝成份的飯菜卸下,堂食和外帶用了不同的包裝,老人們排隊一個個領取,當天的菜有紅燒帶魚、炒南瓜絲、炒青菜以及小筍雜醬。
助餐點門口張貼的一張通告上寫明了價格,菜品包括一葷一半葷兩素菜,60歲到69歲的老人,一份8元;70到79歲的老人7元一份;80歲以上的老人和失能老人6元一份。老人們通過購買餐券來消費,一張餐券可以買10份飯菜,用一次會在上面打一個√。
今天和昨天的菜都不一樣,味道也不錯。家住宣城市區大壩塘小區、70多歲王大爺告訴記者,雖然從他的家到就餐點要走兩個紅綠燈,但是他和老伴基本上每天都會來這里吃中飯,我們自己在家燒,要買菜、要燒、還要洗,麻煩的很。王大爺對記者說,如果助餐點離他家再近一些就好了。
家住宣城市區香江金郡小區的杜阿姨今年68歲,她的孩子在外地工作,平時家里就她一個人,知道這里有助餐點后,雖然離她家有幾公里遠,但她常常騎著電瓶車來吃飯,有時候還會一下買兩份,把晚餐也一起買回去。
不同助餐點運營模式有區別
位于宣城市區狀元南路旁的城南鄰里中心是宣城市區今年建設運營的另一處老年助餐點。這里的模式與政法大院小區內的助餐點不同。這里原來是宣城市救助站,在救助站搬到新的場所之后,經過裝修改造,目前由一家提供多種養老服務的企業運營,老年助餐點是該企業提供的一項服務之一。
5月17日中午十二點左右,記者來到這里時,中餐時間已經臨近尾聲。我們這里老人的中餐從10點半就開始了。負責人李向京對記者說。
這一處就餐點并不僅僅是餐廳,廚房也在這里。中餐由工作人員現場制作,廚房門口的黑板上寫著兩天的菜譜,每天有六個菜一個湯,相比中央廚房餐飲企業送餐的模式,在這里就餐的老人在菜品上可以有多種選擇。收費標準與政法大院的助餐點也有所不同,其中60歲到65歲老人10元一份,66歲到75歲9元,76歲到90歲8元,90歲以上7元,百歲老人免費。前兩天有一位101歲老人來吃飯,是她70多歲的兒媳婦帶來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于老人行動不便,后來都是她家人來把飯菜買回家給她吃。
分布在宣城市各地的老年助餐點在運營模式上有所區別。涇縣桃花潭鎮龍潭村設立了該縣第一個農村老年助餐點,地點位于該村一個老祠堂內,這里同時也是村里的百姓說事點和農村養老服務中心,5月15日運營以來,每天有十多位老人在這里就餐,飯菜由附近一家餐飲店提供;聚和園是績溪縣城一家開了近20年的徽菜館,今年5月初開始,這里也成為當地一處老年助餐點,每天有100多位老人在此就餐。
計劃今年建成48個已完成36個
5月17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從宣城市民政局了解到,2022年初,宣城市人民政府將主城區助餐點建設納入十件民生實事,今年宣城全市計劃建設48個老年助餐點,目前已經建設運營36個,其中6個在農村。
據介紹,老年助餐工作目前在宣城市還在摸索階段,存在多種運營模式。有的是餐飲企業中央廚房送餐,也有是食堂現場烹飪;有的設在鄰里中心或者新風堂,有的則在酒店餐廳里;有的是慈善機構運營,有的則是養老公司參與
由于助餐點的收費價格相比市場上的快餐店都較低,參與運營的企業和單位很難從中盈利,這對助餐點的運營也是一種考驗。不賺錢,要是當天準備的飯菜有剩下的,那就是虧的。績溪聚和園酒店的負責人對記者說,運營老年助餐點實際上已經影響了酒店的經營。
如何讓老年助餐點的運營更具有可持續性?宣城市民政局養老服務和慈善事業促進科負責人介紹,今后,在確保餐飲安全的基礎上,積極引導社會餐飲單位、養老服務組織參與,利用現有的養老服務三級中心、餐飲服務場地、農村新風堂等提供老年助餐服務。加大對老年助餐服務設施的建設補助、運營補助和老年人就餐補助力度;發動聯點共建單位給予人、財、物支持,同時還希望吸引慈善力量參與,通過老年食堂(助餐點)冠名、設立社區專項基金等方式開展慈善募捐,并組織志愿者為行動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門。
本文標題:安徽:宣城今年已建成36個老年助餐點,80歲以上老人最低只要6元一餐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6077.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