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用過智能居家養老服務系統(香港居家養老模式如何)
在中國大陸,養老體系構成包括三大支柱:第一是以現收現付制為基礎主要由政府主導的基本養老金制度;第二是以年金為代表的企業補充養老制度;第三是個人儲蓄養老金制度。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問題呢,這與我國是一個老齡化嚴重的國家的聯系是分不開的,第一支柱是國情下的產物,第二支柱的主體是企業,而企業的發展又與國家經濟形式密不可分,面臨經營風險,間接的也會影響養老金的發展速度。
隨著互聯網數字經濟的發展,又研究表明未來會出現更多的新型職業,也會有更多的自由職業者,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覆蓋能力有限,第三支柱在未來的發展態勢是不容小覷的。
基于自愿以及有能力的情況下,個人可以通過購買金融產品(商業養老保險或者養老目標基金)或者定期儲蓄為自己培育養老意識、制定養老計劃,當風險來臨之時,能夠做到從容不迫。
中國香港作為中國重要組成部分,在養老制度上與中國大陸本質上是共通的。香港的養老三大支柱主要由政府兜底、職業儲蓄、購買金融產品養老投資理財構成。
政府兜底
所有的資金由政府財政統一支出,即使政府的政策十分的給力,但香港的消費水平高,單純依靠政府補助,是無法安度晚年的。
主要是兩種補助方式:
1.高齡津貼,每月1345港元,針對70歲及以上的老人。
2.“綜援”,申領時要對老人的資產和身體狀況都要進行整體評估,最貧困和護理需求最高的老人每月可領取5930港元,而身體欠佳的老人可領取每月3485港元的補助。
職業儲蓄
又稱“強制性公積金”,任何18至65歲在職人士都必須參加強積金計劃,至65歲法定退休年齡時,可一次性將累計收益及多年來累積投入的本金一次性取出。
聽起來很有優勢的政策,在實行的過程中卻是一直遭受各方質疑的,易名為,經濟行情并不樂觀,投資回報甚微,再加上上班族需要繳納不菲的基金管理費,等到二三十年之后,不知道還可以取出多少養老金,利益并沒有達到實質性的保障。
養老投資理財
香港作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在投資方面具有市場優勢,在香港投資產品開發是充分的,保險類的投資產品的選擇也比內地多,對于高凈值人士和投資者來說,不僅保障高,回報也是十分可觀的。
香港作為全球最長壽地區,養老并不容易。據以往研究數據表明香港的老年人卻不幸福, 三個老人中就有一個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糊口奔命是香港人的生活常態。
北京思杰佳通專注智慧養老系統研發,提供專業的智能養老平臺包括居家養老、民政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家庭醫生、醫養結合等智慧管理平臺,智能養老設備合作對接。
本文標題:誰用過智能居家養老服務系統「香港居家養老模式如何」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729.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