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居家養老系統app(居家護理市場平臺如何)
總體來說,由于市場起步較晚,國內上門護理行業發展至今仍處于初期階段,還未能跑出完全規模化并可復制全國所有地區的商業模式,這片藍海市場仍有待開發。
從2010年左右開始萌芽至今,國內居家護理市場的探索超過10年,但在這10年時間里,跑出來的企業屈指可數,更多的是半路折戟,黯然離場,盡管市場潛力很大,但難題也有許多,尚需時間解決。
1.從用戶端來看,最大的痛點有兩個:
(1)支付力不足
上門護理服務針對的是剛需,無論老人貧窮或者富裕,都可能存在生活難以自理的情況,而富裕老人在當前仍然屬于少數人群。
我們統計了部分企業上門護理的費用,基本都在100-500元每小時或者每天,月費則在2000-8000元不等,價格相差較大,所能提供的服務也不盡相同。
可以確定的是,對于多數退休金在2000元以下甚至沒有退休金的老人而言,一個月即使多出三五百的護理費用,都是巨大的負擔,尤其是這些老人大多本身伴有疾病,平時的醫藥費等各種支出已然不低。
盡管長護險如今正在擴大試點,未來有望解決支付端這一痛點,部分企業也已經從長護險制度中獲益,成功實現扭虧為盈。但這一制度的完善和成熟,還需要一段時間。
(2)觀念難以轉變,不愿接受上門護理服務
老人及家人的觀念難以轉變,也是制約上門護理市場快速發展的關鍵。
上門護理涉及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和基本醫療護理,其中不少會觸及老人隱私,即使是家人提供護理都會有強烈的心理負擔,而當護理的人變成陌生人,老人自然抵觸心理更強。
2.從企業端來看,主要問題在于人員缺口和服務難以標準化。
(1)護理人員缺口較大,照護水平有待提升
上門照護服務不同于醫院場景下的護理服務,在無法遵循醫囑的情況下,護理人員應逐一評估老人的身體狀況和可以承受的服務項目,這需要具備更為專業的判斷水平和照護能力。
在日常生活照料以及疾病治療康復之外,護理人員還應盡量滿足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和自尊心,不能將照護服務停留于單純的醫療層面。
出于一些負面的刻板成見,國內護理人員的社會地位和收入待遇相對較低,導致專業護理人員的缺口較大,供需嚴重失衡。
民政部養老服務司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養老機構工作人員的持證率低于50%,且初級養老護理員占持證人員的70%以上,平均1位護理員需要服務近10位失能失智老人,兼顧醫療及日常照料各個方面。
同時,國家對于長期護理服務體系的建設還處于初期階段,人才擴充機制和行業準入考核標準尚未完善。
總體上看,我國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和服務水平差異較大,未能形成標準化、規范化和品質化的服務體系,失能失智老人的特殊照顧需求難以得到保障。
(2)區域性經營為主,規模化擴張困難
“越是專業化的服務往往越難實現規模化的擴張”。
目前國內從事上門照護的機構,除了線上平臺外,圍繞線下實體站點且擁有自有專業團隊的企業大都集中在所屬區域經營,未能實現規模化的復制。
如何建立標準化專業化的管理體系和服務模式,并在全國范圍內復制推廣,是困擾多數上門護理企業的一大難題。 北京思杰佳通專注智慧養老系統研發,提供專業的智能養老平臺包括居家養老、民政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家庭醫生、醫養結合等智慧管理平臺,智能養老設備合作對接。
本文標題:智能居家養老系統app「居家護理市場平臺如何」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730.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