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至17日,以行穩致遠,金融助力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22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在北京召開。
會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中國太保壽險黨委書記、董事長潘艷紅等來自監管、學界及保險業的嘉賓共同探討了人口老齡化影響下,我國經濟和金融發展的前景與未來。
周延禮:推動養老第三支柱規范發展
總體來看,我國商業養老保險仍處于發展初級階段。養老年金保險規模保費收入在人身保險中的占比只有2%左右,積累的責任準備金占GDP的比重不到1%。商業養老保險發展的外部環境仍需改善,保險行業自身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需要改進。
對此,周延禮建議,多措并舉推動我國養老第三支柱規范發展。
一是要更加重視第三支柱在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發展第三支柱,能夠增強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可持續性和靈活性,有效銜接我國基本養老保險,也有利于解決企業年金制度難以覆蓋中小企業員工和靈活就業人員的問題。在頂層設計中,充分發揮商業保險的功能。通過大力發展商業養老保險,能緩解基本養老和財政壓力,也有利于擴大覆蓋范圍,使更多民眾不受就業形式、就業單位等限制,開展更為有效的長期養老金積累,有效增強我國養老保障體系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二是明確第三支柱發展定位。立足國情,著眼于第三支柱(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應當與第一、二支柱(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協同發展,在覆蓋人群、優惠政策、資金管理、資金領取等方面緊密銜接,共同建立起有效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養老保險制度,提升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障體系水平。
三是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考慮到一般金融產品不具備風險保障和長期領取功能,對商業養老保險的稅收遞延政策要作出專門安排,建議借鑒美國第三支柱發展經驗,明確商業養老保險是具有長期保障功能的特殊養老金融產品,可以學習借鑒401K模式,單列一類并給予較高稅延額度,比如,明確給予個人2000元額度僅用于購買商業養老保險。同時,在稅延保險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建議相關部門推進個人養老金制度建設,將稅收遞延政策擴大到存款、理財、保險、基金等多種金融產品,以進一步豐富個人養老選擇。
四是深化養老金融服務結構性改革,促進第三支柱規范發展。第一,加快研究統一養老金融服務標準,體現資金安全性、投資長期性、管理有效性和領取約束性等特征,精準服務養老需要,推出金融保險產品,堅持長期投資長期收益,價值投資創造價值,審慎投資合理回報體現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政策初心和使命。第二,調動多元主體資本參與養老金融服務。提供養老群體所需要的長期養老保險業務。隨著養老金融服務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將逐漸形成多元主體參與,多類產品供給,滿足養老保險消費者多樣化需求。
鄭秉文:現在是建立養老金最有利窗口期
鄭秉文直言,中國老齡化速度非常快。從老齡化中到老齡化,中國僅用了22年,比多數發達國家用的時間都要短。并預計我國人口2022年將負增長,比聯合國此前預測的十六五期間出現負增長提前了10年。
此外,人口老齡化將導致老年人口撫養比進一步提升。我國老年人口撫養比2020年是17%,預計2030年提高到25%,2050年超過43%,已經超過絕大多數發達國家。而且我國的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增長也非常快,預測十四五期間能長一歲,即大約五年增長一歲。
老齡化還將導致家庭的毛儲蓄率占可支配收入比例下降。我國儲蓄率雖然在下降,但是和發達國家比仍處于較高水平,現在是建立養老金最有利的窗口期。鄭秉文表示。
在他看來,與第一、第二支柱相比,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的制度屬性存在很多特殊性:去中心化、獨立性、精算中性。所以理論上講,其可覆蓋所有人群。第三支柱養老金是一種特殊的儲蓄性質的制度安排,在促進共同富裕過程中,是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的制度安排。
一方面,養老金有助于繁榮資本市場,提供長期資本。養老金可以增加長期資金的機構投資者。俄烏沖突和疫情沖擊下,國外大量LP退出。養老金占中國股市的比例非常低,而發達國家平均是20%左右。
同時,養老金可提供長期股權資本。我們國家的股權資本只占社會融資總額的5.4%。資管新規出臺以來,我們的長期資本更少了。
另一方面,養老金有助于經濟發展,對沖老齡化影響。一是可以穩定消費預期,撬動消費。中國養老金安排在家庭財富當中占比不到1%,而有的國家達到30%、40%,英國達到60%。中國是房產在家庭財富當中占比達到60%,還有20%是動產,剩下20%是金融資產。
二是離岸長期資本有助于市場潛力轉化為新的業態。本土在岸的長期股權資本是缺位的,BAT在20年以前創業的時候,風投都是來自于境外,這對我們來講是一個重要的啟發,我們應該發展在岸的長期股權資本。
三是有助于技術創新。養老金體系是大國經濟構建創新驅動型增長機制的重要條件,作為長期資本,它可推動科技創新在暢通循環中發揮關鍵作用,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創造外部條件。
最后,養老金可以作為一種生產要素反哺經濟增長。養老金是長期資本,經濟增長是土地、資本、勞動三要素都吸取。現在勞動力稀缺、土地稀缺,資金、資本稀缺,長期資本更稀缺。養老金既是民生制度的安排,同時也是一個生產要素,是經濟制度的一部分。
潘艷紅:保險業在養老金融供給中具有獨特價值
在潘艷紅看來,有別于其他金融機構的理財或儲蓄類產品,保險業在構建積累養老財富、抵御長壽風險、建設產服生態方面,具有難以替代的獨特價值。
一方面,保險業依托生命表等專業精算技術,通過科學、精準、合理的養老金統籌和規劃,在抵御長壽風險能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專業價值。基于保險業大數據制定的生命表,是行業精準覆蓋長壽風險的技術基礎。目前行業正在使用的第三套生命表,基于3.4億張保單、185萬條賠案數據,覆蓋了1.8億人口數據,為行業承擔長壽風險保障奠定了堅實的數據基礎。
另一方面,有長期的保險產品,當然需要有長期的投資增資能力相匹配。經過這些年的積累,保險業在長期資金的投資方面,也逐步建立了一套基于負債特性的資產負債管理體系,較好的久期、流動性、收益、風險等多重目標要求,實現穿越周期,平滑市場波動,獲取穩定的養老財富增值的目的。
從數字來看,2013年至2021年8年間,幾家上市險企年均綜合投資回報率達到5.59%,不但跑贏CPI,而且各年間投資收益的穩定性遠超股市大盤。有人可能會說,這個收益從絕對值來看并不是很高。確實,如果跟股市的高收益相比可能不算什么,但是股市的高收益畢竟是鳳毛麟角,而且一時的高收益并不代表長期的高收益,但穩定的、可持續的收益恰恰就是保險投資的特點,也是養老金投資最契合的特質,那就是以穩定為前提的長期持續增值能力。潘艷紅坦言。
從國際經驗看,養老金的發展壯大對穩定資本市場能起到重要的穩定支撐作用。但從我國情況來看,養老金投資股市的占比還非常小。隨著我國個人養老金規模的逐漸壯大,也期待在中國的資本市場能夠發揮更加重要的穩定器作用。
保險業通過將長期資金優勢與康養生態圈布局相結合,在打造康養產服生態體系方面正顯示出特有的綜合價值。潘艷紅補充道。
保險消費需求正從單純的保險產品,升級為包括財富管理、健康養老服務在內的綜合解決方案。這不僅來自客戶需求的自然延伸,也是因為健康養老供給端從數量到質量都與多層次需求還存在比較大的不匹配。特別是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人們對健康生活、品質養老的需求逐漸成為共識和剛需。而單純依靠政府醫療和民政部門的力量,顯然不能很好地滿足這種需求的升級變化。
從保險業資金與資產特性來看,與康養產業對社會資本的需求特性高度契合。養老健康產業建設投入資金體量大、投入期間長、回報周期也比較滯后,絕大部分社會資本難以承受。而壽險業投資資金長久期、回報要求穩定的特性,與養老產業天然契合,可長期、持續、穩定地參與康養產業發展。
本文標題:老齡化加速,保險業如何參與養老金融體系與服務建設?重磅專家給出答案!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7483.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