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5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健康老齡化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我國養老產業獲政策持續加碼。
2021年末,全國人口數據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占全國人口的18.9%,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全國人口的14.2%。
在前不久的全國兩會上,養老問題再次成為代表委員關注的重要話題。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養老課題如何破題?
一些代表委員認為,應加強頂層設計,推進新產業新業態與新模式創新;加快構建智慧化養老照護服務新體系,推動健康養老服務讓夕陽更美更紅。
?
醫、養分而治之破局
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規模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十四五時期,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將進一步加深,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將超過20%,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從事醫療臨床工作近40年的張國剛,見證了中國醫療體系的巨大進步,也十分關注老齡化社會的民生問題。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院長張國剛圍繞促進健康管理醫學學科建設以應對老齡化慢病負擔和如何突破卡脖子技術,實現我國異種移植領先地位等方面積極建言獻策。
據公開數據,我國老年人健康狀況不容樂觀,78%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種以上慢性病,失能老年人數量持續增加。
張國剛在其建議促進健康管理醫學學科建設以應對老齡化慢病負擔中提及,慢病嚴重威脅居民健康,制約健康預期壽命提高,影響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而成熟的健康管理能為逐步走向老齡化的社會提供有益有效的前、中、后各個階段的服務。
張國剛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可與社區、基層醫療機構聯合,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調動個人和家庭參與健康管理,形成全生命周期和重點人群(特別是老年人群)防治康養全鏈條健康管理醫學服務,從而減輕老齡化帶來的慢病負擔。
張國剛從健康管理維度關注社會老齡化問題,老齡化背后深層次仍是養老模式選擇難題。
醫養結合是近幾年在全社會逐漸興起的一種新型養老模式,由于其將現代醫療服務技術與養老保障模式有效結合,實現有病治病,無病療養的養老保障模式創新,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長久之計。
一些代表委員提到,醫、養分而治之的格局仍是醫養結合發展的短板。《規劃》提及十四五期間我國養老產業面臨的挑戰,其中就包括醫養結合服務供給不足,居家、社區醫養結合發展不充分。
如何補上醫養結合發展的短板?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曉紅建議:一是引導更多社會力量從事養老照護領域的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業態創新,特別是加快推進醫養康養結合的服務產品開發;二是加快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養老照護領域的應用場景開發,為老年群體推出一批數字化、智慧化的生活照料、健康管理、醫療護理、精神關愛的服務產品。
醫養結合的模式可以解決養老產業醫、養分而治之的格局,不管是從便利性和醫療可得性來說,向養老服務機構導入醫療資源要素,將真正實現老年人養老到醫療零距離對接。湖南依為樂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莫大鵬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
?
養老行業標準亟須完善
目前,市場上的養老機構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居家和社區養老的相關服務標準還存在滯后、重疊和模糊問題。
近年,長沙、石家莊市推出了注入普惠型嵌入式社區養老模式,由社會資本投資,在老年人密集的社區內建設日間照料、基礎護理、專科護理等功能,但在老年健康基礎等標準上仍采用網上搜索的土辦法。
現在人工智能、穿戴設備等新技術確實能為養老產業賦能。張國剛認為,但針對老年人的慢病健康管理標準也存在一些短板,因制度、物價、標準等因素的影響(例如:評估、干預、隨訪等核心醫療服務沒有物價),存在多數醫療機構健康風險評估和干預隨訪服務缺失,服務鏈條不完整的現象。
養老是一個細活兒,僅給老年人助浴服務一項,根據老人不同情況就有五六項標準。莫大鵬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他們創新了養老服務模式,已在長沙多個社區布局普惠型四位一體養老模式(醫院—街道—社區—居家四級養老服務)。
十四五期間,《規劃》明確提出,要發揮國家衛生健康標準委員會老年健康標準專業委員會作用,健全老年健康基礎標準、老年醫療服務標準、老年公共衛生標準、老年社會支持標準、醫養結合服務管理標準等。
陳曉紅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隨著我國加速進入老年社會,養老照護資源日益緊張,部分老年群體照護矛盾突出。發展智慧護理新業態加快構建智慧化養老照護服務新體系成為緩解老年群體照護矛盾的關鍵路徑。
陳曉紅在發展智慧護理新業態加快構建智慧化養老照護服務新體系的建議中提出,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加快網約護理等智慧護理新產業新業態與新模式創新;二是以社區為基本單元,加快智慧養老照護服務體系落地;三是以保險改革為抓手,促進智慧護理和養老照護的消費需求;四是完善培養培訓體系,擴大高質量護理人才隊伍。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22年第6期)
本文標題:健康養老向哪里發力?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8049.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