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13.50%,人口老齡化程度已高于9.3%的世界平均水平。在今年兩會上,養老、養老理財成為熱詞,來自各行各業的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全國政協委員、南方科技大學代理副校長金李認為,針對目前養老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金融可以發揮巨大作用。建議大力發展養老信托基金,加強養老第三支柱建設,面向老年人設計更精細、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全國政協委員、交銀施羅德基金總經理謝衛建議,要形成合力開展個人養老投資的宣傳和引導,將基金投顧業務與個人養老財富管理需求的應用場景有效結合,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作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之一,養老理財不僅有助于增加投資者財產性收入,讓廣大群眾分享資本市場長期發展的紅利,也為財富管理的發展提供了全新賽道,拓展了銀行等行業參與主體的業務領域。隨著養老理財試點的進一步擴容,下一步,銀行養老理財的產品研發和業務布局值得關注。
為服務老齡化社會貢獻金融力量
人口老齡化是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今后較長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而老齡化人口規模龐大、未富先老和老齡化速度加快是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重要特征。國家有關部門對此高度重視,通過頂層設計,不斷加強養老保障制度建設。
目前,養老機構特別是針對中低收入群體的養老機構嚴重不足,大量市場化機構處于微利狀態,投資周期長,社會資本參與意愿低。養老產業發展亟待得到規范和政策支持,應推動更多社會資金有序進入相關細分領域。金李表示。
在這樣的背景下,養老理財的發展正當其時。養老金是各類要素市場的長線資金,對于促進股權市場和直接融資市場發展,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技創新改善,進而服務新舊動能轉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對投資者而言,投資帶有普惠性的養老金融產品,通過長期限的投資策略來穿越周期、熨平波動,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讓投資者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也有助于實現共同富裕。光大理財相關負責人告訴《金融時報》記者。
對于銀行理財而言,布局養老理財也和自身特色相契合。養老相關產品通常具有投資期限長、追求穩健收益的特征,有助于發揮銀行理財在非標等另類資產投資上的獨特優勢。光大證券研究所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一峰認為。
探索差異化產品布局
從青島地區的試點銷售情況來看,養老理財產品一經推出便受到當地居民的歡迎,部分營業網點甚至一度出現了排隊購買的情況,體現出市場和投資者對養老理財的關注和對光大理財產品設計、管理及投研能力的認可。光大理財有關負責人表示,去年12月,光大理財在青島發行了首款養老理財產品頤享陽光養老理財產品橙2026第1期,市場反應良好,隨后,又連續發行了兩款養老理財產品。
為進一步拓展業務空間,銀行將不斷豐富養老理財產品布局,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養老理財服務。
在具體產品設計上,交銀理財即將推出的養老理財產品具有四大特色。交銀理財有關負責人告訴《金融時報》記者,首先是客群特色,產品將結合已老和未老客群特色及差異化需求,提供差異化的養老理財產品供給。其次是突出長期限特性,產品期限設計上超過5年,更符合客戶長期養老需求及生命周期特點;資產投向上將積極圍繞國家戰略和產業政策領域,從更好支持經濟社會長期投融資需求出發,為資本市場注入長期穩定資本,促進經濟穩定健康增長。再次是穩健性,將通過穩健的策略配置及平滑基金、風險準備金、減值準備等風險保障機制,進一步增強風險抵御能力。最后是普惠性,相關產品1元起售,費率遠低于交銀理財發行的其他理財產品。
光大理財則將在2022年上半年陸續實現對養老理財兩條產品線的全面布局。據介紹,一方面,光大理財將采用5年封閉形態設計養老理財,參考海外成熟模式及國內公募基金目標日期的投資策略,充分發揮銀行理財大類資產配置優勢,根據國內市場實際,通過資產配置倒U型下滑曲線設計,實現老有所依的投資愿景。
另一方面,光大理財將布局開放式產品,產品形態設計將覆蓋三種設計理念:按照定期開放,每筆投資資金最低持有5年形態進行設計;產品成立1年以內定期開放,產品成立滿1年后封閉運作;按照每月定期定額投資形式設計產品,最少定投60期,引導投資者定投至60周歲。
持續提升服務能力
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工作開展以來,相關理財產品的養老屬性凸顯。在風險保障上,除了風險準備金外,養老理財產品還通過收益平滑基金、計提減值準備等設計,增強了產品收益的穩健性。同時,各產品都有分紅設置及關于提前贖回的條款安排,有助于更好滿足目標客群的流動性需要。此外,首批養老理財產品都是1元起購,起購門檻低,具有普惠性。王一峰分析稱。
在王一峰看來,現階段,養老理財無論是試點金額限額還是試點城市范圍方面,相較于我國養老金第三支柱潛在發展空間均顯著偏低,后續試點成熟后,預計將有序推廣、擴容養老理財。
銀行理財子公司在服務養老理財方面潛力十足。理財子公司根植于母行龐大的客戶基礎、便捷的金融服務網點、其他金融機構不可比擬的品牌聲譽,是大眾客群獲得穩健存款利息和投資收益的主要渠道,具有匹配客戶養老需求的天然優勢。王一峰表示。
與此同時,包括銀行在內的各類養老理財服務主體還應該持續提升服務能力。要嚴守安全底線,配套做好投資管理、風險控制、信息披露和投資者保護等相關工作,讓老百姓愿意投、放心投、長期投,逐步提升老百姓對養老產品體系的接受度。謝衛建議。
此外,謝衛認為,行業應合力深入開展投資者教育,深化養老投教工作,打造讓老百姓看得明白、搞得懂、好操作的個人養老財富管理服務體系。
本文標題:產品業務布局亮點頻現,銀行開拓養老理財正當其時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8220.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