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個會,主管部門和立法部門都是聽眾,聽大家敞開來說問題。在省司法廳3日下午召開的《江蘇省養老服務條例(修訂草案)》專題座談會上,面對特意邀請來的14家養老服務機構的代表,立法二處處長汪立生這樣開場。
江蘇是全國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省份,也是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省份,而養老服務還存在有效供給不足、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養老服務人才匱乏和整體素質亟待提高、扶持保障政策體系不夠完善、監管責任落實不夠到位等短板和問題。我省現行養老服務條例2016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關于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諸多提法、要求以及工作舉措與上位法及國家政策存在不一致、不銜接的現象,制度優化箭在弦上。
南京市棲霞區養老服務指導中心總經理劉小龍說,現行條例明確新建居住小區按照每百戶20平方米以上的標準配套建設社區養老服務用房。規定很好,但實際是不少配建房空置已久,解決建得起來用不起來或者不好用的問題,應進行更細致的約束。這個提議一下子引起在座代表的共鳴。銀城康養負責人朱詠田發言:配建房選址要考慮使用者的感受,不能為建而建。還有代表跟進提出,政策鼓勵將一些適合用于養老服務的閑置資源優先改造為養老服務設施,但實際改造時面臨消防通不過等卡脖子問題。
攜才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恩斌拋出了一個一直困擾他的難題:我手下有50多輛服務老人的配餐三輪車,不能上牌照,出了事情自己負全責,民生工程為何上路這么難?據了解,為節省成本,且考慮助餐點多半位于小街巷,不少助餐機構使用加篷的小三輪送餐,但因無牌上路,車子免不了被扣。參會代表提議,要在制度設計上有所創新,對配餐車等服務老人的車輛網開一面。
養老服務人才供給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穩定性低、流失率高、綜合素質低等成為制約養老服務事業發展不可忽視的因素。有代表提出,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社會化培養體系、職業化體系發展不足,晉升通道也有限,能不能在技術職稱評定、繼續教育、技能培訓等方面有更多激勵措施?南京一些機構大力引進養老服務人才之際,發現養老服務行業人才在當地沒有資格申請人才房,代表們期待有更多留人政策。
專業人才培養應多元化、多樣化、多層次,特別是養老服務機構管理人才的獎補、培養要納入考慮。江蘇悅心養老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慶玲說,一些大型養老服務機構正處于品牌建設、連鎖化發展進程中,開疆拓土的同時很快面臨管理體系化、運營標準化等問題,非常需要一支專業的管理團隊——擁有高學歷,熟悉業務又善于與老人對話,其價值對于行業高質量發展不可低估。然而從全行業看,管理人才缺口還很大,薪酬水平和發展前景并不樂觀,建議加大養老服務機構管理人才的獎補和培訓力度。
沐春園護理院院長李詠陽提出,不少老人面臨房產繼承、贍養方面的法律問題,志愿服務中建議加入法律服務;南京玄武華飛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院長李百樹認為,服務內容范圍可以再寬一些,比如納入安寧療護、智能服務等
不知不覺間,會議開了3個多小時。代表們說,座談會全程談問題、講對策,開門立法接地氣!記者注意到,有人早早熟讀草案內容,咬文嚼字、細細推敲;有人理出六七條建議,筆記寫了滿滿一本;有人為了老年人福利,發言過后又忍不住插話多說幾句。
這場制度設計者和踐行者的對話,目的是讓廣大老年人受益。省司法廳副廳長周福蓮表示,這次條例修訂,相關部門將在落實上位法要求基礎上,充分考慮各方建議,努力用法治思維、法治手段破解養老服務發展難點、堵點,用一部可操作、真管用的民生法規回應老百姓訴求。
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郭劍平認為,好的立法就要直面現實。草案將時間銀行、長期護理保險等先行先試的好做法規范化、法制化,同時緊密聯系國家最新的政策文件,比如將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納入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體現了立法的前瞻性。目前,業界普遍認為,在現有政府和社會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需要加強不同政府部門之間的職能合作、信息共享、標準共建,建議對共性問題加以規范和保障,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本文標題:特邀養老服務機構代表,江蘇開門立法拉直民生問號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8426.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