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家庭養老床位,把養老機構專業化的養老服務延伸到家庭;構建城市社區十五分鐘養老服務圈,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就醫、日托等服務;鼓勵和支持社會組織、企業和個人等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昆明市養老服務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這意味著昆明養老事業進一步加快發展。
目前,昆明的養老事業發展得如何,在昆明養老的老人是否舒適安心,還有哪些方面需要改善加強?為此,記者探訪了昆明市多家養老機構,發現大多數老年人更愿意選擇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社區服務逐漸成為解決老年人實際生活問題的剛性需求,并得到越來越多老年人的認可。
居家養老服務送上門
長期以來,中國養老形成9073格局,即約90%的老年人居家養老,約7%的老年人依托社區養老,約3%的老年人入住機構養老。記者在走訪時發現,對于大部分老年人來說,居家養老是普遍選擇的養老方式,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對于老年人就近就便養老具有重要意義。
奶奶,我先幫你測量體溫和血壓,隨后再幫你按摩放松。2021年12月27日,來自官渡照護的康復師李宗銘來到獨居老人周桂秋家中,為她做康復按摩。周桂秋89歲了,由于不喜歡機構養老的形式,一直在家養老,除了有糖尿病和一些腰腿疼的毛病外,身體和精神還算不錯。平時他們每個月都會過來幫我做康復、打掃衛生,還經常陪我聊天,告訴我一些醫療防護知識。周桂秋說,自簽訂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協議以來,每月都會有人上門為自己提供免費的服務。
官渡照護提供的居家養老上門服務,是由政府購買、企業提供服務,于2020年9月起在官渡區太和街道、關上街道試點推出,為居家老人提供上門助餐、助浴、助潔、助聊、助行、助學等10余項服務。針對符合相應條件的空巢老人、低保老人、重度殘疾老人、三無老人和五保老人等不同類別的群體,每人每月提供2—6小時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其他情況的老人僅需10元,也能享受每月2小時的服務。
家住昆鐵家園的老人林德昌85歲了,退休后一直和老伴居家養老。我們喜歡居住在自己熟悉的家庭環境中,日常生活基本能夠自理,但因為年紀大了還有基礎病,平日里我們基本都不外出。林德昌介紹,居家上門服務解決了他們生活中用餐、打掃等一些實際問題,提起多次為他服務的工作人員陳正華,老人更是贊不絕口。
每次出單前,陳正華都會穿戴整齊、帶好清潔工具,進老人家前穿好一次性鞋套,然后親切地與老人交流,仔細確認工作內容。每位老人家中都有專屬二維碼,我們上門服務時會用小程序掃碼驗證,確保服務到位、記錄詳細。陳正華介紹,通過服務小程序,還可以實時定位工作人員工單的進行狀態。
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官渡照護居家養老服務共服務老人722位,上門服務10983人次,累計服務時長8955.97小時,向居家老年人提供多樣化的專業服務。
打造十五分鐘養老服務圈
居家養老是以家庭為核心、社區為依托,為老人提供日常生活起居服務的一種養老方式。因此,家門口的社區服務也被作為重要補充引起了普遍關注。
2021年12月21日,在官渡照護的引領下,六甲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揭牌啟用,通過上門提供居家養老服務、日間照料、就餐及居家配送以及為失智、半失能、失能老年人進行護理等服務。六甲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屬于十五分鐘養老服務圈的范疇,它的正式啟用既保留了家庭養老的優點,又強化、拓展了日常生活、醫療保健、社交等養老服務供給,讓老年人可以在熟悉的環境中養老,有利于其身心健康。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醫療、康復護理等成為老年人最重要的養老需求之一。昆明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尹峻介紹: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皆需要考慮與醫養深度融合,社區養老可以依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一步完善家庭簽約醫生巡診制度,同時積極對接好城市的醫療資源,建立服務站點,鼓勵醫生多點執業。
在呈貢區雨花街道雨花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猶如一個庭院式花園,環境清幽,把社區居家養老中心與社區衛生室合并建設,讓社區的老人在需要治療時,能第一時間得到專業的醫療服務。此外,雨花社區還攜手云南中醫藥大學醫務人員及黨員志愿者定期或不定期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義診、健康教育、慢病管理、科普講座、養生康復指導等服務。
伴隨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逐步完善,昆明的養老服務也由室外逐步向室內拓展,適老化改造就是2021年昆明社區居家養老的一個新嘗試。去年昆明在主城區試點開展不少于500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以一戶一案的個性化定制形式,通過環境改造、生活改造、智能化改造,降低老年人在家中發生意外的風險,提升居家養老服務品質。此外,昆明市還在全市范圍內推動新時代老年幸福食堂建設,確保在老年人有需求的街道、社區建立老年食堂、助餐服務站點。
讓老年人空巢不空心
解決了醫、食、住、行后的老年人,還需要參加各種文化娛樂生活來豐富精神世界。在盤龍區青云街道佳園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的二樓排練室,伴隨著悠揚的音樂聲,65歲的張奶奶正和隊友們一起翩翩起舞,臉上還洋溢著燦爛的笑容。自從社區有了老年大學排舞室后,免費的飲用水、衛生間、更衣室都有了保障,大家排練起來精神飽滿。
張奶奶所在的佳園社區藝術團成立于2008年,最初是應社區要求,組織居民開展群眾文化藝術活動,實現老有所樂,團內有歌舞隊、合唱隊、旗袍隊和花燈隊等。佳園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成后,讓民間老年舞團文化有了真正的歸屬地。藝術團為退休生活帶來很多快樂,我們在一起跳舞,身體好,精神也佳,團員們相處得也很融洽,還會經常約著一起出去旅游。我們跳舞很專業的,還獲得過很多獎呢。張奶奶自豪地說。
自從有了社區綜合服務中心500平方米的場地后,社區又引入七彩老年遠程網絡大學,安排了瑜伽、聲樂合唱、八段錦、書法、葫蘆絲、太極、民族舞以及智能手機使用等課程,真正豐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退休后不愁吃不愁穿,就愁每天如何打發時間。非常感謝社區開辦這個老年大學,我跟著他們學會了使用智能手機。73歲的李奶奶表示,大家一起學習,既能交朋友也能彼此關心,讓老年生活不再孤單。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昆明市居家養老服務需求還會持續增加。尹峻表示,居家上門服務光靠財政補貼不是長久之計,因為這是一個持續性的投入,還是要慢慢引導老人消費、購買服務。隨著《條例》的實施,各方資源的統籌與優化,以及更多社會力量的不斷涌入,相信更多的居家老人會體驗到越來越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本文標題:云南:社區服務助老人安度晚年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9543.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