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如何養老?
時間:2022-10-01 14:06 來源: 作者:小佳 人瀏覽
截至2020年底,湘潭市60歲以上老年人59.78萬,占全市總人口的21.93%;65歲以上老年人46.04萬元,占全市總人口的16.89%,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老齡化率排全省第三。
數據的背后,是嚴峻的現實。去哪兒養老?如何養老?有沒有經濟條件養老?這些都是每一個家庭所要面臨的問題。
看觀念出家門養老,很時髦!
90歲的楊奶奶是雨湖區鶴嶺鎮的一位五保老人,一直獨自生活。年紀大了后,無法照料自己的生活起居,被政府安排住進了鶴嶺鎮敬老院。住到這里幾年后,楊奶奶的身體越來越好,還成了院里的運動小組長,經常帶領其他老人一起搞鍛煉。在這家敬老院里,還住著10余名農村五保、優撫、空巢、特困等老人。這些老人住在24小時智能全監控、電梯空調等設施設備齊全的敬老院里,吃住不愁、晚年無憂。
但新時代,選擇到養老機構養老的,還有另外一種情況。
韶山人廖老兩口子都有不錯的退休工資,兒子們也很孝順。只是廖老有視力障礙,老伴身體也不太好,雖然兩個兒子都在湘潭市區工作,但兩位老人不愿分開,同住在一個兒子家又怕給他們帶來過重的負擔,于是兩位老人決定,在湘潭市區找了家養老機構安了家。在這里,每餐吃的是營養餐,住的是干凈、時尚的標間,天天都有活動可以參與,內容涵蓋沙畫、書法、養生、舞蹈、健康操、棋類活動等等。
前些年,人們的養老觀念還停留在養兒防老階段,認為住進養老機構的多為經濟條件困難、無子女照料的老人,屬于無奈之舉,因此,曾出現公辦養老機構一床難求、民辦養老機構吃不飽的不均衡發展情況。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老人,像廖老一樣,改變觀念,主動選擇了養老機構,且這些機構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比之前大幅度提標。
為了滿足老人們日益增長的機構養老需求,我市民政部門一方面啟動養老機構公建專營改革,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改善養老機構環境;一方面,加強特困人員供養服務床位建設。并將改造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養老服務床位200張、其中護理型床位160張以上納入2021年度省政府重點民生實事項目,目前,已經基本完工。
問需求醫養相結合,很流行!
清晨伴著音樂醒來,在2樓的康復區做一做運動,接著上4樓陪老伴兒聊聊天,再到2樓的娛樂區一展歌喉,等再回到位于5樓的房間時,中餐已送至桌上……這是董奶奶的一個上午,而她所處的海福祥老年養護院,既是一家養老院,也是一家有專業資質的小型醫院。
董奶奶是岳塘區板塘鋪人,今年83歲,老伴兒胡爺爺已91歲。胡爺爺患老年癡呆癥多年,兒女都在外工作,無暇照料,他的生活起居全由董奶奶一人照顧。兩個多月前,董奶奶摔傷,手術后只能坐輪椅。無奈之下,她決定帶著老伴兒一起,住進這家醫養結合的養護院。根據兩人病情不同,養護院將他們分別安置在4樓和5樓。從此,老兩口成了樓上樓下的鄰居。現在,董奶奶病情恢復很快,已無需輪椅,愛熱鬧的她還常去2樓的娛樂區看電影、唱歌、下棋,生活得比在家時還要充實。
隨著中國老齡化進程的加速,醫養結合正成為應對老齡化的一個主要措施。養老的需求主要來自醫療、護理和生活照顧,其中以醫療需求最具剛需性,如何有效銜接醫療、護理和生活照顧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并推動其互動成為關鍵。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民政部辦公廳、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國家中醫藥局辦公室四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做好醫養結合機構審批登記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支持養老機構設立醫療機構、支持醫療機構設立養老機構、支持新建醫養結合機構,進一步優化醫養結合機構審批流程和環境,促進醫養結合發展。
政策指向未來發展,亦反映現實需求。在我市,醫養結合型的養老模式不勝枚舉。江麓醫院、白石養護院、鶴嶺醫院等實行院中院模式,一棟樓內滿足醫療和養老雙需求,此外,還有更為著名的湘潭市六醫院,其醫養結合經驗被國家衛健委確定為全國醫養結合典型經驗,其康養床位常年入住率超過95%。
而早在幾年前,原國家衛計委、民政部確定的第一批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單位名單中,湘潭市即名列其中。醫養結合,在我市早已成為最流行的養老方式。
算價格長護險落地,很劃算!
改變了觀念、選擇了合適的養老模式,還只是養老的前半段故事。有沒有經濟條件享受這些服務,是一個更大的問題。
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陸續進入婚育年齡,1+2+4的家庭模式已經到來。也就是說,一對夫婦要同時供養1個孩子和4位老人,并且二胎三胎政策實施以來,家庭經濟壓力可想而知。無論是居家養老,還是走出家門養老,都不得不細算經濟賬。
去年7月,82歲的楊爺爺突發腦梗塞住進醫院,手術后轉至海福祥老年養護院休養。因其需24小時臥床,屬全護理老人范疇,光護理費就需要1000余元。但楊爺爺卻分文未付,怎么做到的?
原來,楊爺爺在三個月前提交了長護險申請,這個被稱為第六險的險種,給老人帶來福音:每月護理費可報銷1700多元。
湘潭作為長護險的全國試點城市,2020年就將所有職工基本醫保參保人員納入制度保障范圍。參保人員因年老、疾病、傷殘等原因導致生活不能自理,經醫療機構或康復機構規范診療、重度失能狀態持續6個月以上,達到國家醫保局《長期護理失能等級評估標準》中重度失能標準的,可申請享受長護險待遇。截至目前,我市已有500多名像楊爺爺一樣的重度失能人員享受了待遇。
其中,選擇長期居家護理的,限額為40元/人/天,由長期護理保險基金支付80%,個人支付20%。同時可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選擇長期護理服務協議機構提供的上門服務,包括洗頭洗澡、進食排泄、造口護理等30余個項目。若參保人員需要醫療護理,可選擇到定點醫療機構或定點養老機構,護理費用最高可按3000元/月、2400元/月的標準報銷70%,個人只需支付30%。
長護險試點工作啟動后,我市的長護險定點醫療機構大多專門開設了長護病區,為重度失能人員提供醫療+專項護理服務;定點養老機構也有部分配備了醫護人員。目前,我市居家上門服務享受336人、入住養老機構享受111人、入住醫院長護病區享受90人,人均可減免護理費用1092元,家庭養老負擔明顯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