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兩年,武漢將新增7家區級養老服務中心
時間:2022-10-01 14:13 來源: 作者:小通 人瀏覽
未來兩年,武漢將新增7家區級養老服務中心,昨天下午,武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關于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新聞發布會,推出26條具體舉措促進武漢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打造武漢養老樣板。
每個小區都要配建養老服務用房
武漢市民政局局長李國漢表示,武漢是全國較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城市之一,目前已經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多、增速快、老齡化程度高。
為了讓老年人能夠就近就便享受養老服務,武漢市將采取幾個方面的措施。一方面通過編制《武漢市養老服務設施空間布局規劃》,為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預留發展空間。另一方面在新建住宅小區按照每百戶不低于30平方米、建筑面積不小于300平方米的標準配建養老服務用房,已建成住宅小區按照每百戶不低于20平方米、建筑面積不小于200平方米的標準,通過新建、改建、購置等方式配建養老服務用房。
到2022年,全市還將至少新增7家區級養老服務中心、100家養老服務綜合體、500個農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服務點),形成15分鐘養老服務圈;全市完成3000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建成4家人工智能養老機構、20個人工智能養老社區、2000張以上智能家庭照護床位。
全市養老機構將全部實現醫養融合
為了更好滿足老年人健康養老需求,提供專業化的康復護理服務,《實施意見》將從補貼、保險、建設等各方面完善養老機構醫養融合功能。首先通過建設補貼等辦法,鼓勵支持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到2022年全市養老機構的醫養結合率達到100%。
給予醫療機構運營補貼,支持醫療機構開設老年病專科、增設老年護理床位,到2022年全市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置老年病科比例達到50%以上。
深入街道社區,大力建設老年人家門口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點,利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等資源,重點為社區(鄉鎮)失能失智老人提供集中或居家醫養結合服務。通過健全醫養結合機制,推進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將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范圍,支持醫務人員到醫養結合機構執業。
探索長期護理保險
為失能人員撐起保護傘
市醫療保障局副局長劉慶元介紹,長期護理保險是專門為因年老、疾病、傷殘等導致的重度失能人員提供基本生活照料的一種社會保險。截至目前,經國家批準,全國共有49個城市開展了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對符合規定的護理服務費用,基金支付水平總體在70%左右。
雖然我市暫未列入國家試點城市,但全市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全市戶籍總人口數的比例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近4個百分點,失能老年人數量逐年增加,要求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呼聲越來越高。
市醫保局自成立以來,一直加強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設方面的政策研究,密切跟蹤了解全國各地試點情況。下一步,我市醫保部門將適時開展長期護理險制度的立法調研工作,充分發揮后發優勢,探索建立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養老護理員根據等級享受補貼
在養老行業,護理員缺口一直很大,就業門檻低、從業人員年齡偏大是一個普遍現象。《實施意見》將從實處提升養老護理員的社會地位和收入。推行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制度,根據級別分別給予每人每月100元至600元的崗位補貼和入職獎勵。
《實施意見》還對養老服務、養老機構設施建設、養老市場主體提出給予補貼,如對養老服務綜合體,按照每張床位1萬元的標準,給予建設補貼;對連鎖運營5家以上養老服務設施的企業或社會組織給予20萬元一次性獎補;對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的,給予1000元至3000元的階梯式補貼;將90歲以上老年人全部納入補貼范圍,每月享受100-800元的居家養老服務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