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養老院床位搬回家總共分幾步?
時間:2022-10-01 14:14 來源: 作者:小通 人瀏覽
老年人不出家門也能住上養老院的床位?3月31日,北京市民政局召開記者會發布并解讀了《北京市養老家庭照護床位建設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明確了這一居家養老服務形式的定義、收費方式、服務內容等。據悉,根據相關安排,今年北京將在城六區建設2000張養老家庭照護床位。符合規定的老年人可就近簽約養老機構,購買家庭照護床位相關服務,將養老機構的床位搬至家中。在業內看來,家庭照護床位將對北京就近養老供給體系形成有效補充。不過,由于這項業務對養老機構的專業照護水平等方面要求相對較高,雖然不少服務商都躍躍欲試想要盡快入局,但分到這塊蛋糕并不容易,企業還需盡快提升自身的醫療服務等專業能力,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家中的養老院
北京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主要由‘三張床’構成,除了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的臨時托養床位、養老機構的集中照料床位外,‘第三張床’就是養老家庭照護床位。市委社會工委委員、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介紹。
那么,到底什么是家庭照護床位呢?根據《辦法》給出的定義:它是依托就近的養老服務機構,通過家庭適老化改造、信息化管理、專業化服務等,將養老服務機構的服務環境搬到老年人家中,將專業的照護服務送到老年人床邊的一種養老方式。家庭照護床位主要為了提升居家生活的重度失能、重殘老年人的專業照料服務水平和生活質量。同時,相較于入住養老院,‘第三張床’沒有床位費的成本壓力,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老年人家庭的經濟負擔。李紅兵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具體來看,申請上述床位人群為具有北京市戶籍居家生活并經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確定為重度的失能老年人或重度殘疾老年人、城鄉特困供養人員可擴展到中度失能老年人。按照申請流程,有意愿建立養老家庭照護床位的服務對象或其代理人,可向常住地所在區民政局公布的養老服務機構提出申請,原則上應就近選擇服務機構。
在建立家庭照護床位的過程中,相關機構會根據需要對老年人的居住環境進行居家適老化改造,使居家環境能基本滿足重度失能老年人和重度殘疾老年人的居家養老服務條件,并安裝必要的緊急呼叫、智能穿戴、智能感應、遠程監控、信息傳輸等設備。
北京商報記者還了解到,對于參與提供養老家庭照護床位的養老服務機構,可參照養老機構床位運營補貼政策,由市財政按照每床每月500元標準給予養老家庭照護床位補貼。
對于老年人最關心的收費問題,李紅兵透露,養老機構就家庭照護床位提供的服務將采取市場定價模式,而且,本市還鼓勵機構推出多樣化和差異化的服務,下一步,家庭照護床位還將探索與第六險長期照護保險制度銜接。
更劃算的上門服務
其實,北京自2019年就開始試點家庭照護床位制度。截至目前,西城、海淀、朝陽區已試點建設養老家庭照護床位共3200張。
參與西城區試點工作的第三方機構、北京樂活堂養老服務促進中心理事長秦金月就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從需求端看,目前建立了家庭照護床位的老年人,需求主要集中在助浴、助行、助醫等服務上;而在供給方面,一些擁有相對充足人員儲備的養老院、養老照料中心都有意通過自有驛站打通居家和機構服務資源,通過這些平臺開展服務的案例也比較多。
在試點過程中,西城區還產生了‘照護管理師’這一新職業。秦金月稱。而多家家庭照護床位服務商負責人還進一步介紹,照護管理師主要負責對接老年人,將老年人的實際需求進行反饋。但這一職務對護理資質、養老服務經驗的要求也較高。
既能待在熟悉的環境里生活,又能享受養老機構級別的專業服務,家庭照護床位對于那些更想在家安享晚年的老年人來說,無疑是一個頗具吸引力的養老新途徑。談及當前老年人最為關注的定價標準,作為最早參與試點之一的西城汽北社區養老服務驛站負責人岳迪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在試點過程中,家庭照護床位本身并不收費,基礎的護理也是免費提供的,老年人實際需要支付的就是專業護理費用。老年人需求較為集中的是家庭照護、風險管理等服務,免費匹配的護理人員就能實現。而一些專業化較強的服務,如插管等,老年人需按照自身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并支付。岳迪稱。
還有家庭照護床位運營商和北京商報記者算了筆賬。這位企業負責人表示,養老院的收費基本分為床位費、護理費、餐費,以及水電暖氣等費用。以北京為例,接收失能老年人的養老院基本床位費普遍都在數千元甚至更高。而它們收取的護理服務費用,按照老年人的實際情況,標準主要集中在5000-7000元/月。相較之下,機構提供家庭照護床位服務沒有了土地、建安成本,而且相較于入住養老機構,老年人在家中可享受1對1的專門服務,同等的護理服務收費其實是低于養老機構‘市場價’的。上述負責人介紹。
誰能讓老年人買賬又買單?
其實,包括北京在內,近年來,多地均對家庭照護床位做出了一些探索。不過,也有專家指出,當前,各地試點的家庭照護床位仍存在供需錯位的問題,主要反映在老年人對機構提供上門服務的質量不滿意、需求集中的服務存供給空白等。可見,讓老年人愿意為家庭照護床位買賬又買單并非易事。
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后、歐亞系統科學研究會老齡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鄭志剛看來,當前,老年人及家屬對家庭照護床位的運營模式、能提供的服務不夠了解,導致對這一模式的接受程度還不高、需要一個培育市場的過程。從供給上看,養老驛站、家政、物業都有針對老年人提供的上門服務,老年人按需在不同的服務商處‘點單’的模式已經存在了很久。鄭志剛稱,如何將原本分散的服務做整合,統統容納到家庭照護床位中,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的養老服務,是家庭照護床位或得老年人青睞的關鍵。而北京市西城區相關負責人還表示,在試點初期為維持良性運營,會對部分服務的價格做一定的引導,未來將在此基礎上逐步加大市場調節價格的力度,提高供應商市場化經營能力。
至于從何處加碼市場化產品,岳迪表示,或可以嘗試一些更專業的指導服務,如老年人營養膳食管理等。不過她也指出,這類產品對服務人員的知識層面和技能水平的要求很高,需有多學科基礎的從業人員提供服務,因此服務商還需加緊修煉內功。
此外,還有業內專家指出,未來家庭養老床位在建設時需制定好準入及退出機制,服務商一旦出現投訴過多或服務不到位的情況,監管部分需及時優勝劣汰,將不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供應商清退。鄭志剛還提出,在長照險與家庭養老床位聯動方面,未來或可嘗試將床位作為載體整合各項便民措施,如將符合條件的服務劃歸到長護險的報銷中,調動老年人買單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