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移民涌現三股大軍
時間:2022-10-01 14:23 來源: 作者:小佳 人瀏覽
近年來,在廈門、蘇州、珠海等地出現了一種專門來住養老院的新式移民。他們原本生活的城市養老、醫療條件差,為了更好地養老,部分人嘗試遠走他鄉。
記者采訪發現,隨著人們的養老、消費觀念的變化,涌現出了一群養老移民,有人在盡覽名川大河后,移民小景點旅居養老;有人厭倦了都市的紛繁嘈雜,移民郊外開啟新生活。
移民大城市,蹭養老資源
黑龍江哈爾濱71歲的夏菊英就是一位養老院移民,做這個決定,需要有勇氣。
夏菊英患有風濕病,老伴去世后,夏菊英本想去廣州投奔親戚。當時,剛好碰到廣州的一些養老院試點出租服務,夏菊英專門趕去體驗,住進廣州友好老年公寓,這里不僅環境好,醫院就在公寓里,看病方便,最適合我這樣的老病號。體驗完后,夏菊英馬上放棄住進親戚家的打算,直接搬進老年公寓。雖然離家上千里,但夏菊英并不孤獨。在公寓里,還住著上百名和她一樣來自北方的同齡人。夏菊英和姐妹們組成合唱團和舞蹈隊,每天翩翩起舞。天氣好的時候,大家就相約去珠三角其他城市旅游,這些年,深圳、珠海、惠州都留下了夏菊英的足跡。
2018年,夏菊英下決心把東北的房子賣掉,拿出積蓄住進了養老公寓,家有家的溫馨,公寓有公寓的自在,子女看我身體狀況好轉,也很支持我的做法。
移民郊外,換了種活法
撤離主城,到郊外購房養老,正成為越來越多銀發族的新選擇。江蘇南京市民政部門此前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退休老人開始撤離主城,其中以退休知識分子為主。
在北上廣等城市,這樣的現象更明顯。上海67歲的朱學彪是最早移民郊區的一批人之一。朱學彪原本住在上海市楊浦區的一套老破小(房齡老、設施破舊、面積小的房子)。考慮到兒子結婚要婚房,朱學彪和老伴提前做了規劃,他們開始在金山區看房,這里屬于郊區,房價便宜,經濟壓力小。距離市中心也不太遠,高鐵半個小時能到。買房前,朱學彪還看過規劃,小區邊上要建大醫院、大商場。2007年,朱學彪在金山區紅樹林小區買下一套房子。與市區的房子相比,這里的小區寬敞整潔,綠樹成蔭。2013年退休后,朱學彪和老伴搬了過來。雖遠離鬧市,但朱學彪的生活卻不冷清。在老小區,一切都已定型。而在新小區,朱學彪有了用武之地。他籌建了小區乒乓球隊,還當上了志愿者隊隊長。換了個地方,也換了種活法。朱學彪說。
移民景點,過上慢生活
66歲的廣東廣州人范覽江則移民景區。在盡覽名山大川后,他開始把落腳點放在一些小而美的景點。早在2008年,范覽江就開始物色一些適合生活的景點,這些地方要景色優美,商業氣息沒那么濃,消費水平也不太高。這些年,他去過最美村落丹巴、靜謐小漁村福建奇達村、世外桃源霞浦楊家溪,我曾租住漁民家大半年,直到海鮮吃膩了才回家。
四川成都68歲的劉天明也常去云、貴等地的景區小住。他最近考察了兩個基地,一個是六盤水百車河景區,推開門就是云和山,開銷只要60塊錢一天;一個是云南撫仙湖,那里湖水清澈見底,邊上的民宿花4000塊錢就能住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