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個寫中國養老變遷的趣文,感慨萬千。震驚的同時,產生十足的緊迫感。我們這一代獨生子女比較多,從小努力學習,好不容易考上大學后開始北漂,好不容易在北京買了房子,還高額的貸款。不敢離開大城市,怕回去找不到工作。眼看著父母頭發越來越白,也沒時間多陪伴。只盼望多賺點錢,等他們生病了,能拿出錢給他們看病,可能是最大的孝道了。
再過30年,我們的養老怎么辦?
1985年
1995年
2005年
2012年
2019年
30年后的你
去年年底看到一個數據,講中國養老金余額的,不禁汗毛倒立。
根據預測,到2037年,養老金賬戶消耗殆盡
根據《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中國養老金余額將在2024年實現增速拐點,2027年出現金額積累的拐點,養老金賬戶快速消耗,到2037年賬戶消耗殆盡。
2018年社會保險基金收支結余11622億元,剔除財政補貼后的實際盈余為-6033億元,連續6年為負。養老保險在社保體系中占比70%,2018年養老保險基金實際盈余為-4504億元,實際盈余同樣連續6年為負。
到底什么情況,讓事情發生的如此突然?
第一、中國人口周期導致的加速老齡化。
12022年中國進入老齡化加速期,且最少延續14年的加速老齡化
我國有3波嬰兒潮(年均新增人口>2000萬,2019年新增人口只有1000萬):
第1波:1949-1958年,對應的老齡化時間是2009-2019年;
第2波:1962年-1976年,對應的老齡化時間是2022年-2036年;
第3波:1982年-1997年,對應的老齡化時間是2042年-2057年。
我們正處在第2波老齡化加速期,2022年將進入占比超過14%的深度老齡化社會。
第二、我國的老齡化來的太早,財富儲備明顯不足
中國的養老替代率本來就很低((離退休人員每月養老金/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從2015年開始,這個比率還在不斷下降!2022年之后,這個比率還會加速下降。我們這一代老了之后,如果只依賴基礎養老,生活品質將很難保證。
中國的老齡化來的太早,我們的財富儲備還不足。我國雖在2019年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但老齡化達到12.6%。美國、日本、韓國老齡化在12.6%的時候,人均GDP分別為2.4萬美元、3萬美元、2.7萬美元。可見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養老有巨大壓力
第三、養老金制度還不完善,明顯瘸腿
中國和美國的養老都分為三個支柱:政府,企業和個人。目前中國的結構是第一支柱(職工基本養老和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占75%左右,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占比25%,第三支柱占比基本為0,極不合理。而美國的第一、二、三支柱比例分別是10.15%、58.14%、31.71%。
中國的養老儲備是偏少的,拿中美兩國對比:中國的養老儲備為7.78萬億,占GDP比重僅為8.64%;美國為27.78萬億,占GDP比例為135.55%。差距巨大。
下一步中國要做的,只能是提高第二、三支柱的比例,尤其是第三支柱,個人稅延養老方面具有巨大的提升空間。預判在十四五期間會有比較重要的政策推出。
第四、老齡化加速增加醫療支出壓力,商保發揮的作用還太小
根據國家衛生服務調查,2003-2013年中國調查地區居民患病率(患病人次數/調查人數)從14.3%增至24.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患病從33.8%增至62.2%,2013年老年人口的患病率是平均水平的2.58倍。
從商業保險占比上看,中國商業保險在解決醫療問題上發揮的作用有限,還不到3%,而歐洲大約10%,美國大約40%。充分發揮商業醫療保險的作用,可降低國家在醫療上的負擔。目前國家已經確定的明確目標,未來會有新的促進政策出臺。
作為老百姓,我們該怎么辦?
第一、擴大進項財富,多賺錢。現在是斜杠時代,除了本職工作做好之外,一定要引入第二財富增長曲線,多一些財富增長來源。可以是兼職講課,也可以是投資理財。
第二、做好長期財富管理規劃。鑒于未來利率下行,可以考慮買一個保證收益,并且利率較高的保險最財富管理的底層配置。
第三、用保險對沖老年生病后的財富損失。比如買那種80歲還可以投保或者續保的醫療保險。萬一生病,比給國家和家庭添麻煩。當然最主要看病有人報銷。
第四、提前布局有品質的養老生活。比如想想退休之后要住哪里,提前預備房產或者床位。周邊的醫療資源是必不可少的,健康管理服務也是不可或缺的等
總之,我們這一代人,養老只能靠自己了,提前規劃加油吧。
本文標題:80后養老怎么辦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9445.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