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為老年人提供高品質、智慧化、普惠性服務,推動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養老服務目標,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重要體現。
自2012年英國生命信托基金會提出“智慧養老”概念后,利用信息技術整合傳統養老資源的智慧養老服務新業態在世界范圍內快速發展起來。智慧養老服務是在傳統養老產業基礎上,深度融合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孕育出的新興服務業態,包括智慧老年用品、智慧老年醫療、智能養老家政、智能養老監測等智慧型、適老化養老產品及服務,具有產品形態豐富、適應養老需求、用戶黏性強、產業成長性高等特點,是一種新的觀念能量、技術能量和智慧能量的聚合體。
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要織密扎牢社會保障安全網,著力建設全齡友好型社會,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今年5月,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實施“智慧助老”行動。當前,廣東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老年人口規模大、增速快、高齡失能老年人增多、空巢化獨居化加速等特征顯著。在總人口增速放緩、老年人口快速增長、人口規模較大等因素疊加影響下,廣東也將不可避免地進入深度老齡化和超老齡化社會。隨著經濟、社會和科技的快速發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具象化,公眾對養老服務質量的期望值也在不斷提高。未來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智慧健康養老服務需求,必須找準抓手,合力推進廣東智慧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做好頂層設計謀劃,搶抓智慧養老服務發展窗口期
要有全局意識,站在高處觀瞻,洞悉和掌握各方面具體情況,對智慧養老服務工作進行整體設計、系統謀劃,具備整體性、體現全面性、把握規律性、富有創造性。當前,智慧養老服務就全國而言尚處于早期探索性啟動階段,屬于重要發展窗口期,加之這一新業態本身具有高投入、長周期、強專業等特點,因此,要趁早抓早。要在已有的政策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智慧養老服務供給側政策體系。
首先,明確智慧養老服務供給的行業規范,包括準入、執業、退出、績效評估、行業監管等,實現智慧養老服務供給的規范化、制度化運行。其次,健全多元主體協同參與的保障制度體系,對內強化不同職能部門之間在政策、標準、監管等方面的溝通協作,對外整合公共服務資源與社會養老資源,形成多部門齊抓共管、協調互動、整體推進的良好局面。再次,建立全省統一的養老服務大數據平臺,逐步形成互聯互通的養老大數據網絡,促進數據在社區、醫院、養老機構和社保系統的互聯互通,避免系統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加強數據在養老、醫療等方面的應用,讓養老真正變得更加智慧、便捷、安全、可靠。
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構筑智慧養老服務技術高地
智慧養老服務是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超高清視頻、虛擬現實、低功耗智慧健康養老終端、適老化交互康養平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康養領域的集成創新和融合應用,智慧養老的智慧性以核心技術作為有力支撐。沒有技術,智慧養老就是一句空話。
要加強核心技術攻關,鼓勵省內有關企業聯合相關高校、科研院所,以老年人健康需求和舒適追求為導向,加強智慧養老領域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融合,開展關鍵共性技術、重點產品的聯合攻關,促進與智慧健康養老相關的電子信息、軟件服務、人工智能、家用電器、醫療器械等產業領域的快速發展,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醫療技術等在智慧健康養老領域的融合創新。鼓勵支持省內有基礎、有條件的地區和企業,依托電子信息產業基礎優勢,聯合技術基礎條件較好的高校、科研院所加快推進低功耗高性能微處理器、高精度傳感器、智能傳感器、健康生理檢測與監測等關鍵技術攻關。推進自然人機交互技術,特別是智能感知與認知、虛實融合與自然交互、語義理解和智慧決策等技術研發。突破人臉識別、虹膜識別、聲紋識別等生物特征識別技術,提升智慧健康養老產品人機交互性能的無障礙性。同時,鼓勵有條件的產業園加快相關產業集聚,開展共性關鍵技術和跨行業融合性技術攻關,突破產業發展技術瓶頸,形成共享、共建、共贏的良好產業生態。與此同時,要加強技術潛在風險監測,保護老人的隱私、財物和人身安全,規避技術可能帶來的社會倫理沖突。
人才育引并舉,打造高質量智慧養老服務隊伍
人才是第一資源。推進智慧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急需博求人才,育引并舉。
一是培育專業化和職業化人才。智慧養老市場空間廣潛力大,要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進入智慧養老行業,吸引民間資本助力人才培養;依托“訂單式”崗位需求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系統化專業化周期培養和聚焦性專題培訓相結合,促進智慧養老服務人才質量的提高;支持中高等職業院校有針對性地開展智慧養老服務培訓,建立培訓基地,全面提升智慧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技能水平、服務意識和職業素養。
二是鼓勵慈善機構、社會組織參與到智慧老的發展中來。引導慈善機構、社會組織以及志愿服務團隊開展公益活動,推動志愿服務制度的完善,加快培養和擴充專業智慧老年服務社工隊伍。
三是圍繞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重點,落實國家及省各類人才引進政策,加大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及團隊、急需緊缺人才、高端人才的引進力度。加強與國內外智慧健康養老產業專家級人才的聯系和交流,為智慧養老服務提質增效提供智力支持和外腦服務。
加強智慧產品適老化研發,為老年人提供高品質養老服務
產品研發與老年人需求不對稱,是目前智慧養老產品普遍存在的問題。很多智慧養老產品的研發沒有把準市場需求,導致供求錯位。智慧養老服務產品的研發應強調以人為本,堅持需求導向,體現敬老尊老的倫理哲學和文化意涵。
老年人有別于中青年人的服務訴求,為此,要不斷優化智慧養老產品和服務,在適老化問題上下大力氣深耕。要設身處地為長者著想,將日常起居、行為需求、配套設施、細枝末節等各個方面納入設計的考慮范圍,體現對長者細致的呵護。同時,以適老化研發創新服務方式,推進“互聯網+養老”的深度融合。整合線上線下資源,精準對接智慧養老服務兼具共性與個性的需求,提高智慧養老服務在管理、運營、宣傳、溝通和信息獲取等方面的能力。加強物聯網技術在智慧養老中的應用,通過各類傳感器實時監控、預測、管理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幫助老年人跨越生活起居領域存在的數字鴻溝,盡可能降低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面臨的不便和危險程度,提升老年人自我照護能力,使老年人在熟悉、友善、健康、便捷、安全和可負擔得起的智慧環境中高品質地生活。
加強產品及數據服務標準化建設,優化智慧養老服務發展環境
第一,加強智慧養老產品及數據服務標準化建設,以標準化為航標,引導智慧健康養老企業與信息安全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加強合作,確立智慧養老產品及數據服務安全標準。第二,推進智慧養老服務流程規范評價,以評促建、以評促改,推動構建政府監管、社會監督、行業自律、市場自治的綜合監管機制。第三,在標準化構建過程中,推進相關平臺建設,融合上下游企業、科研機構、咨詢服務機構,鼓勵以企業為主體組建以技術創新、標準制訂、產業應用為目標的產業聯盟,開展涉老產品及數據服務標準化研究。
同時,要加強標準化公共數據和資源平臺建設,提高開放共享水平和專業化服務能力。推動數據開放共享,統籌養老服務數據資源,建成兼具數據匯集、供需鏈接、監督管理等功能,橫向對接、縱向貫通、線上線下融合的全省性養老服務數據資源中心和管理應用平臺,推進智慧養老服務體系不斷迭代升級,為全國智慧養老服務發展提供經驗借鑒和樣本示范。
作者分別系華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和博士研究生
內容來源:南方日報
本文標題:合力推進智慧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shenghuo/29178.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