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把老齡化社會進一步細分為老齡化社會、老齡社會、超老齡社會,分別是65歲以上人口占比達到7%,14%和20%。
2018年—2022年是中國首個老齡高峰期,65歲及以上老年人由50年代的首個嬰兒潮出生人口組成,2022年老齡人口占比達15%,為2.1億,標志著從2022年我國步入到了老齡社會。
2027年—2038年是第二個老齡增長高峰期,由60年代的嬰兒潮出生人口和70年代初期出生人口組成,2035年65歲及以上老齡人口占比達21%,2038年65歲及以上老齡人口占比為27%,標志著2035年我國步入到了超老齡社會。
隨著我國老齡化的日趨嚴重,未來的養老方式也會隨著老齡化的嚴重程度和老年人的實際需求發生變化,商機雖然有但是養老行業不是一個賺快錢的行業,所以現在無論是布局養老機構、智能適老化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進入適老化改造產業都只能保本,極少一部分能賺錢。這也是為什么泰康老總陳東升會說出——準備好了10年不掙錢的原因。
那是不是應該靜待養老行業開始盈利時再加入呢?
當然不是,因為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
前幾天在B站看了資深養老人劉姥姥說養老的一期短視頻,我把自己受到的一些啟發分享給各位網友。
按照圖片所述的時間節點,我把未來的養老方式分為了三個階段:
我認為未來養老方式的第一階段(2022年至2030年)仍以居家養老為主,社區養老輔助,機構養老補充。我把這個階段的商業模式稱為諸侯割據。
這個階段的養老群體主要為20世紀50、60年代及部分40年代及少數30年代的老人,這個時期的老人很多仍為多子家庭,贍養老人可以由子女輪流照護。并且近些年國家長護險服務范圍的不斷擴展,極大程度上緩解了長期失能老人家庭的護理和經濟負擔,方便了老人的居家養老需求,同時也滿足了大量長期失能群體的護理需求。
各地政府不斷加強社區適老化改造,給老式小區加裝了外部電梯,方便老人出行。很多城市社區開設了社區老年食堂,方便了獨居老人和空巢老人的餐食需求,有些社區還配備智能送餐服務,有利于出行不便的老人用餐
第一階段:
「個人職能規劃」
可以如我一樣參與當地長期醫療保險護理員的培訓,為以后長期投身養老行業打基礎。
「商業投資」
小投資:民以食為天,我看好智能適老化食堂服務。
大投資:養老機構,智能適老化產品的研發及銷售。
第二階段(2030至2040)以嵌入式養老與居家養老相結合為主,機構養老補充,單一居家養老將逐漸退出養老模式。我把這個階段的商業模式稱為一席之地
這個階段的養老群體主要是70后、80后和部分60后及少數50后、40后,受少子化的影響很多家庭為獨生子女家庭,贍養父母方面大多處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狀態。
進入老年的70后在自身需要養老的同時,可能還要照護50后的父母。21世紀95%的人都處于亞健康的狀態,所以自身養老和贍養父母對于70后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如果繼續采用單一居家的傳統養老模式,不僅會影響老人子女的工作和生活,老人本身的晚年養老生活品質也會受到影響。
這個階段對于失能失智老人我建議采取長護險+社區助餐服務+兒女日間陪伴+聘請養老護理員夜間陪伴(2022年的價格2000至3000/月)。
2026年至2035年是我國十五五和2035遠景規劃時期,也是中國逐漸進入超老齡社會的時期,從2022年國家推出的如個人養老金制度、養老理財產品、養老金儲蓄、延時退休試行、醫療改革、1公里養老服務站等諸多與養老密切相關的政策,都說明未來在十五五和2035遠景規劃中關于養老的相關行業會進入行業爆發期
在第二階段養老行業的爆發期,自己是曇花一現,還是能在諸侯割據中占有一席之地,全依靠于自己在第一階段的努力和在養老行業布局上的選擇。
第二階段:
「個人職能規劃」+「商業投資」
運用前期打下的基礎,可以繼續深造拿到養老護理員的最高資質和其它與養老相關的資格證書,為培養更多的養老行業人才做準備(稱為養老行業的教授級人物),以自己多年從事養老基層服務的經歷為基礎創立養老機構。
「商業投資」
小投資:民以食為天,餐飲行業越久越被認可,所以我仍看好智能適老化食堂服務。
大投資:養老機構,智能適老化產品的研發及銷售,此時這兩個行業的領軍企業的服務和產品會供不應求。
第三階段(2040年至2070年)以機構養老為主,社區養老輔助,極少數老人可以享受到居家養老服務。我把這個階段的商業模式稱為養老統一
分享到這里,突然想和網友們分享一個自己的想法——我準備工作到70歲(我76年出生今年46歲),90歲進入正式養老模式。這么想下來2070年我94歲,感覺有助我下面的分享。
很多中外專家預測人類的壽命可以到120歲,那第三階段的養老群體的主力軍以60、70、80、90、00后為主。
第三階段居家養老享受到的絕對是奢侈服務。
隨著老年群體的增多,失能失智者也會增多,社區養老服務站再多恐怕到時也無人服務,智能機器人的話,未知。
把老人集中起來進行統一的服務,應該能減少遍地老人對養老資源造成的壓力。
第三階段:
在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積累起來的各種與養老行業相關的資源,我認為應該全部與養老機構整合到一起。
養老機構+養老護理員+人工智能機器人+人工智能適老化產品
注:以上僅代表個人海闊天空的想法分享,歡迎大家留言討論。人皆會老,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養老話題,投身養老行業。
感謝閱讀,請分享給更多朋友助力每一個人樂享晚年、安心養老。點贊、收藏、曉松與您分享更多關于身心健康、養老理財、養老規劃的話題。歡迎大家評論我們一起探討。
本文標題:中國未來老年人養老的方式?有哪些商機值得布局?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shenghuo/24609.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