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廣大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于近日發布。《意見》提出,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和健康支撐體系,大力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促進資源均衡配置。從保險業角度來看,可以通過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與醫療服務機構合作提供社區服務等方式,助力老年人更好改善居家養老體驗。
著力居家養老
保險公司進行有益探索
從當前我國現有的養老格局來看,大多數老年人選擇居家和社區養老。有數據顯示,社會上90%左右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區支持養老,另外3%的老年人則選擇入住養老機構,形成了90—7—3養老模式格局,居家養老目前且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會是我國居民養老主要形式。
近幾年,保險機構積極布局養老社區,以康養、醫養為主要特色的保險養老社區正被越來越多人關注。不過,大部分保險公司養老社區項目面向的是中、高端客戶,其入住門檻和入住后費用均處于較高水平,對于大部分老年人來說,入住中高端保險養老社區較難實現。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會長邢煒表示,大部分保險公司的養老社區項目都采取投資規模較大的高端持續照護退休社區(CCRC)模式,但按照我國90—7—3或90—6—4的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模式頂層設計,CCRC模式僅能覆蓋3%或4%的老年人群,這一模式很難達到普惠性質。他建議,保險行業要更加積極地探索健康與養老保障的結合路徑,消費者在做養老規劃時,考慮的是包括消費、投資、醫療、傳承等一系列需求。
針對居家養老服務,《意見》提出,創新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模式。以居家養老為基礎,通過新建、改造、租賃等方式,提升社區養老服務能力,著力發展街道(鄉鎮)、城鄉社區兩級養老服務網絡,依托社區發展以居家為基礎的多樣化養老服務。其中,街道社區負責引進助餐、助潔等方面為老服務的專業機構,社區組織引進相關護理專業機構開展居家老年人照護工作。業內人士認為,對已經在養老社區領域有著相對成熟經驗的保險機構來說,在居家養老領域提供護理、照護服務,保險公司同樣大有可為。
事實上,盡管沒有像投資養老社區一樣廣泛布局,但保險公司在居家養老方面已經進行了積極的嘗試。近期,陽光人壽推出陽光孝無憂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為老年人提供一攬子的健康管理服務,其研發的健康醫+智慧屏終端設備,內置看護系統、居家呼叫系統、居家健康系統、環境安全系統、定位系統,針對居家養老人群,可通過對房屋進行適老化配置實現對老年人全天候看護,同時,可以讓不在老年人身邊的子女也能隨時了解父母的身體狀況。
有業內人士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大部分保險公司切入養老市場還處于單打獨斗階段,此次《意見》較為明確地表明社會資本可以在居家養老領域所做的工作,對于保險公司來說,與社區、其他醫療服務等機構合作提供就近或上門服務,為老年人提供更加貼近生活的保障,再由整個社區進行監督,居家養老或許可以成為保險公司另一發力點。
探索建立長護險制度
或成為險企居家養老切入點
隨著利好政策不斷出臺,商業長期護理保險有可能成為險企布局居家養老的另一切入點。《意見》提出,穩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指導地方重點圍繞進一步明確參保和保障范圍、持續健全多元籌資機制、完善科學合理的待遇政策、健全待遇支付等相關標準及管理辦法、創新管理和服務機制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完善現有試點,積極探索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2016年6月,我國開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2020年9月,國家醫保局印發《關于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正式啟動為期兩年的擴大試點階段,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今年5月,為規范保險公司經營服務行為,銀保監會發布《關于規范保險公司參與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服務的通知》提出,保險行業借助自身在服務網絡、人才隊伍、專業能力、信息技術等方面優勢,全面參與試點服務,形成相對完善的服務體系,滿足失能人員護理服務需求。
在政策面的推動下,保險公司開始積極布局商業長期護理保險。以中國太保為例,該公司已累計承辦59個長期護理保險項目,服務人數超過3500萬人次,賠付人次超過了100萬(單位是什么)。泰康保險則在22個國家級試點城市和22個非國家級試點城市,參與了長期護理保險的經辦和服務,全面上線泰照護長期護理保險信息系統,覆蓋將近3000萬人,管理的定點服務機構超過1000家。數據顯示,2020年,保險行業承辦長期護理保險項目96個,保障人群達到4200萬人。截至目前,全國49個試點城市已有1.34億人參加了長期護理保險,累計享受待遇人數152萬人。總的來看,試點啟動5年來運行平穩、成果初顯,但其覆蓋面尚未鋪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仍處于試點階段。
對于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瑞士再保險中國區壽險及健康險市場業務部負責人張永強分析認為,從需求端來看,相比于醫療、養老、子女教育等需求,護理保險是一個較遠期的需求,不可避免地成為了發展這一類保險業務的主要障礙,特別是年輕人群會認為這種需求更遠。從供給端來看,一方面,護理保險幾乎所有的理賠發生在八九十歲,很多被保險人都是在八九十歲時才會出現失能或者失智的傾向。為了支持這些發生在未來的理賠,保險公司必須長期持有一定規模的資本金作為未來賠付的支持,因此長期護理保險業務對資本金的需求很高;另一方面,護理保險的核保、理賠比其他業務的復雜程度更高,對于保險公司提供類似產品的能力或意愿都會形成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老齡化相關問題已經上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隨著老年人群的護理服務需求增加,保險行業正迎來巨大的創新機會。
今年10月,銀保監會印發《關于進一步豐富人身保險產品供給的指導意見》提出,積極參與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加快商業護理保險發展,促進醫養、康養相結合,滿足被保險人實際護理需求。
業內人士認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不能僅停留于提供事后的財務補償,還要提供覆蓋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綜合性健康管理服務,形成預防+補償+康復三位一體的綜合服務保障方案。泰康養老保險相關負責人則表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一頭連接著基金,一頭連接著服務,解決的是照護資金缺失和照護服務供給不足兩個問題,帶動的是社會保障體系和整個照護產業的發展,需要有實力、有擔當的商業保險機構精耕細作,持續在科技和人才上穩定投入。
本文標題:就想在家養老行不行?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zhengce/14706.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