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銀發浪潮迎面而來,如何更加精細化為老年人服務,讓老年人都能享有幸福的晚年生活,成為新時代養老必須回答好的時代命題。據統計,市北區現有60歲以上老年人26.8萬。近年來,市北區全面聚焦轄區老年人急難愁盼,推進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讓老年人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新建、完善養老服務站20余個,家門口的小幸福觸手可及
安裝戶外適老化座椅、室外鋪設防滑地面、洗手間增加適老化折疊扶手近日,敦化路街道伊春路社區公益適老化項目改造正式完工。大到各個功能區的科學分布,小至每張桌椅的配備擺放,洗手間的扶手、老人防跌系統的合理裝設,每個地方于細節之處體現貼心、用心,非常人性化。
本著‘為民辦實事、讓城市更溫馨、讓老人更幸福’的原則,市北區民政局與龍湖公益基金會密切合作,以提高適老化水平為切入點,一方面,主要對市北區伊春路社區、南豐路社區、興德路社區、新華里社區等6個養老服務站點進行適老化改造,為社區老人們提供更加便捷舒適的休閑環境,補齊老舊社區的養老功能短板,助力老年友好社區建設。市北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另一方面,為120戶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安裝浴室扶手、助力架、夜燈、沐浴椅等助老設施,改造家庭老舊線路,消除安全隱患等,提高老年人生活的舒適性、便利性和安全性。
伊春路社區適老化項目改造順利進行,得益于龍湖公益基金會的鼎力相助,這也是市北區引入社會公益力量參與養老事業發展的一次有效嘗試。而城運控股集團參與建造的遼寧路街道鐵山路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點,則是市北區嘗試引入國企參與養老打造的第一家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點。
聊天、鍛煉、看書、理療近日,家住遼寧路街道鐵山路社區的78歲老人張玉華每天早晨起床收拾好之后,便鎖好家門,走個五六分鐘到達城運頤養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鐵山路站點,開啟一天的生活。站點里,街坊鄰里的老人們來來去去,一派熱鬧、歡快的氛圍,這里儼然已成為社區百名老人的新樂園。
鐵山路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點設置充分體現城運頤養品牌特色,將醫、養、樂、教、護、康相結合,用專業團隊的服務和護理服務,為老人提供豐富多彩的服務項目。有了這個居家養老服務站后,張玉華的生活豐富充實了起來,不僅多了老鄰居們的相伴相依,每個月更有醫務人員定期體檢,還有各種講座、主題活動等,讓她的心情越發舒暢。
2020年,市北區就啟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建設,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為依托,扎實為居住在轄區的老年人提供公益性助老服務。市北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市北區已建成社區級居家養老服務站137個,具備長、短期照料、托養等功能的街道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22家。
作為嵌入式養老服務設施,居家養老服務站的出現,大大彌補了部分街道難以建設大型養老機構的短板,也滿足了老人在家門口養老的愿望。
今年,市北區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點品質提升列入2022年區辦事實,積極推動各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和站點升級,全區20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點已于9月底全部完成升級改造并開展運營,年內新增家庭養老床位2000余張,有效提升居家生活中失能失智、重殘老年人專業照護服務水平。
養老助餐服務暖胃又暖心
現如今,養老助餐服務越來越受居民關注,吃得飽、吃得好逐漸成為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一環。市北區積極設立養老助餐點,開設助老食堂,廣泛開展養老助餐服務,用飯菜的溫度,溫暖老年人的幸福食光。
王大爺,您可真準時,菜品剛上齊您就到了。近日,家住遼源路街道的王先生,準時來到家門口的福山助老食堂用餐。面對這位幾乎天天報到的老人,食堂負責人李先生熱情地上前與老人打招呼。
當天共有10種菜品,有肉末豆腐、粉蒸肉、蒜蓉西藍花、軟滑里脊等,主食有米飯、饅頭和蒸南瓜。新鮮菜品剛出爐,就有老人陸續來到食堂就餐。食堂采取自助式取餐,老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適量選取菜品,最后到結賬區結賬即可。李先生介紹,一般老人僅需要10元到20元就可以吃到飽。為了讓老人吃著有新鮮感,食堂的菜品幾乎不重樣。
福山養老是市北區培樹的養老服務品牌之一。近來年,市北區不斷發揮養老企業集團化、專業化優勢,大力開展養老服務品牌化建設。目前,已吸引4000余萬元社會資金和一批優質養老機構資源參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成功打造福山養老蜂巢筑社區華夏醫養城運頤養等服務品牌,形成了優勢互補、強強聯合的長效發展態勢,營造了布局合理、結構均衡、優勢突出的養老服務發展格局。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姮 通訊員 于亞玫 編輯 張偉健
本文標題: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青島市北區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zhengce/27282.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